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

[EMT]1130731 一天一救護 夏日番外篇 醫療夏令營

 近期支援醫療夏令營活動

一開始沒問清楚,以為都是國中生(6年級升7年級),前一天才知道是從4年級到7年級都有。

分成2班,一班高年級,一班低年級,兩班想法真的有差距,要用不同方式教導。


例如在身體的奧妙(器官介紹)


高年級 老師趕快打開模型,我們想看心臟與膀胱

沒問題,一路拆胸部到腹部


低年級 老師我不敢看模型,拜託先遮起來,我晚上會作惡夢。

這時候就用其他方式來介紹,骨骼部份就改用有沒有看過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(聖誕夜驚魂)以及交響樂骷髏之舞(Danse Macabre)來介紹,以前兒時看過Disney Silly Symphonies - The Skeleton Dance當作靈感,沒想到意外很有效果!!



介紹到AED時,說「這是傻瓜電擊器」

低年級回復「用來電傻瓜的」、「電完變傻瓜」~~~~。



天真無邪,愉快的童年。



Danse Macabre 聖桑《骷髏之舞》

聖桑根據昂利·卡薩利斯的詩作創作此首交響詩,詩中描寫中世紀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:在每年的萬聖節(11月1日)午夜,死神現身並演奏小提琴,從墳墓中召喚逝去的死者為它舞蹈。from Wikipedia

聖桑另外一部非常著名是《動物狂歡節》,兒童大多聽過。




應置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修正規定-衛生福利部

依據:緊急醫療救護法第十四條之一第一項


一、應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(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, AED,以下簡稱 AED)之公共場所如下:

(一)交通要衝:機場、高鐵站、三等站以上之台鐵車站、捷運站、轉運站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港區旅客服務區。

(二)長距離交通工具:高鐵、座位數超過十九人座且派遣客艙組員之載客飛機、總噸位一百噸以上或乘客超過一百五十人之客船。

(三)觀光旅遊地區: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及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主管之風景區、國家公園、森林遊樂區、開放觀光遊憩活動水庫、觀光遊樂業、文化園區、農場及其他觀光旅遊性質地區。

(四)學校、大型集會場所:國民中學以上之學校、法院、立法院、議會、健身或運動中心、殯儀館、平均單日有一千名民眾出入之宗教聚會場所。

(五)大型休閒場所:平均單日有一千名民眾出入之電影片映演場所(戲院、電影院)、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、視聽歌唱場所、演藝廳、運動場館(如小巨蛋)、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。

(六)大型購物場所:平均單日有一千名民眾出入之大型商場(包括地下街)、賣場、超級市場、福利站及百貨業。

(七)旅宿場所:客房房間超過一百間之旅館、飯店、招待所

(限有寢室客房者)。

(八)大型公眾浴場或溫泉區:旺季期間平均單日有一百人次出入之大型公眾浴場、溫泉區。

(九)公眾服務單位設施:警察分局、派出所、分駐所。

(十)特殊機構:一千名以上人員之軍營。


二、本公告之公共場所,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業管者,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督導辦理。




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

[職業安全衛生]1130729 一天一職安 颱風過後 家中一群螞蟻過境 動植物工作者安全衛生

 1130729 一天一職安 颱風過後 家中一群螞蟻過境 動植物工作者安全衛生


目前已殺不少,螞蟻從“插座孔”跑出來!!!

一不做二不休,整個插座架重換與封死,目前防禦滿點中,拜訪螞蟻離開。



今天來聊聊動植物工作者的安全衛生


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


第 26-1 條 動物飼養工作者條款

雇主使勞工於獅、虎、豹、熊及其他具有攻擊性或危險性之動物飼養區從事餵食、誘捕、驅趕、外放,或獸舍打掃維修等作業時,應有適當之人獸隔離設備與措施。但該作業無危害之虞者,不在此限。

雇主為前項人獸隔離設備與措施時,應依下列規定辦理:

一、勞工打開獸欄時,應於安全處以電動控制為之。但有停電、開關故障、維修保養或其他特殊情況時,經雇主或主管在現場監督者,得以手動為之。

二、從事作業有接近動物之虞時,應有保持人獸間必要之隔離設施或充分之安全距離。

三、從獸舍出入口無法透視內部情況者,應設置監視裝置。

四、勞工與具有攻擊性或危險性動物接近作業時,有導致傷害之虞者,應指定專人監督該作業,並置備「電擊棒」等適當之防護具,使勞工確實使用。

五、訂定標準作業程序,使勞工遵循。

六、其他必要之防護措施。


這個「電擊棒」,用在「人」身上,電氣警棍(棒)(電擊器)是被「警察機關配備警械種類及規格表」管制;動物用「電擊棒」有無其他法規管理?目前在「動物保護法」有提到「運輸、拍賣、繫留等過程中,使用暴力、不當電擊等方式驅趕動物,或以刀具等具傷害性方式標記。」



第 295-1 條 田野調查

雇主使勞工從事畜牧、動物養殖、農作物耕作、採收、園藝、綠化服務、田野調查、量測或其他易與動、植物接觸之作業,有造成勞工傷害或感染之虞者,應採取危害預防或隔離設施、提供適當之防衛裝備或個人防護器具。